谈起过去的几年,王显林感叹万分。从2017年意外受伤残疾成为贫困户,隔年就努力脱了贫,到现在家里的产业逐渐走上了正轨,一个人种了35亩玉米、5亩黄豆,养了7头猪,去年7月,他还获得了县级“自强标兵”的荣誉。

看到自己栽种的苞谷长势良好,王显林高兴的合不拢嘴。

       对于王显林而言,贫困户的这顶帽子他一点也不想戴。宁陕县将王显林这样自立自强的贫困户作为典范宣传,授予县级表彰以激发更多的人,这也是近年来,该县扶志扶智工作的一个举措。宁陕县深化“一教二奖三评四罚”工作法,推行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了“人心”,淳了乡风,更摘了盖在贫困县心上的“贫困帽”。

一个人的蜕变

      “我从小都没亲眼看过这些节目,谢谢你们能来我们家里为我表演。”在看完文化志愿者演出小分队演绎的一个个文艺节目后,城关镇关一村村民朱小霞有些激动地说。

       这是朱小霞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看现场文化表演,她47岁了,身材却如同小孩,从三岁起便行动不便,尽管家里距离县城中心仅隔着几条街区,但平时除了家里小小的院子,她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也仅限于电视的小小屏幕。

       朱小霞面前的这场演出,是宁陕县“一个人的剧场”志愿服务活动。这是该县在需要帮教转化的贫困群众研判得出的其中一类——病残体弱类群众。重度残疾人因行动不变等原因,精神文化获得感不足,针对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该县文化志愿者以送戏上门的方式,把文化、文艺送到特殊人群家中,用“一群人”的付出,浸润“一个人”的心田。

志愿者上门为宁陕县城关镇朱家咀村低保残疾户张守学老两口进行演出。

       在扶智扶志的工作进程中,宁陕县精准研判排查出需要帮教转化的群众291人,找准了“好逸恶劳、病残体弱、无配偶、酗酒赌博、无生产技能”五种病因,针对五种病因特点对症下药,立足于群体的困境,采用个体的治愈疗法,通过精准帮扶唤醒了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据悉,针对好逸恶劳群众,该县整合教育平台,开展“有感恩之心、有脱贫之志、有增收之行”“三有”主题宣讲,组织开展开展“扶志扶智·文化同行”活动520场次;针对病残体弱群众,落实好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及民政、司法政策,开展助残关爱、创业培训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无配偶消极消沉的群众,全组织联谊活动搭建交友平台。针对无生产技能群众,组织技术骨干开展“菜单式”专题培训20余场,落实就近到社区工厂务工,推行“谁产业就业多,就对标补助多”政策,兑付奖补1500余万元。

一个镇的演变

       2015年11月,筒车湾镇七里村的农民夜校正式开课,每月25日准时为村民授课;2018年1月,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农民大讲堂成立;2019年6月27日,宁陕县首个扶贫培训学校在筒车湾镇油坊坪村成立……

       近年来,筒车湾镇搭建起“教育”平台,以夜校、讲堂、学校为载体,教学内容是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内容涵盖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技术、健康卫生知识等,在不断拓宽扶志教育维度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缠访闹”的思想观念。

       看到出现在村公示栏上的自己名字上挂了一个“后进典型”的头衔,任谁心里也不舒服,对于筒车湾镇桅杆坝村的贫困户陈二保也是如此。

        曾经,由于陈二保不思上进、好逸恶劳,该村道德评议委员会将其评议为后进典型,并将其后进事迹曝光在村曝光台,在对其劝教帮扶作用不明显时,暂停对其开展扶贫优惠各项政策,要求他本人积极参与村级义务劳动。通过各项措施劝教及惩罚,现在的陈二保气象一新,积极到本村园区务工,闲时就主动巡视打扫属于他自己生态护林的管护区,对其父亲也更加孝顺,村民对他的转变啧啧称奇,都说这个道德评议效果好,要长期坚持。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筒车湾镇对扶贫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力褒奖,礼遇道德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唤醒民众向善崇德。相反,对经教育屡教不改的后进典型曝光亮晒、教育引导,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将道德评议会落到实处,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把法治、德治及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整镇脱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筒车湾镇正是以这样一套“教、奖、评、罚”体系不断推动乡风文明,而在宁陕县这并不是个例。该县在全县推行“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扶贫扶志工作法,通过搭建贫困户的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容,给予自强励志先进典型崇高礼遇和更多帮扶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夯实“奖励”制度,开展镇村五星村竞赛,抓好“乡村文明星”评选,开展先进典型评选,完善“评议”内涵,通过罚工作不力镇村,罚扶贫扶志后进典型,抓实“惩罚”制度。

      “我们就是要通过”一教二奖三评四罚“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依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表示。

一个县的质变

       年末岁首,皇冠镇的贫困户丰维德家的猪肉“俏火”了。去年,丰维德养了30余头猪,一些相识的买家早早的给他打电话下了订单,一时间猪肉供不应求,他还帮忙风干腊肉,三天两头就能接到询问腊肉情况的电话。除了猪肉外,他家的蜂蜜早在产出后不久就被熟人订完了,他还在皇冠香菇小镇承包了两个香菇大棚。这一年的时间,老丰的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

       现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在宁陕县的各大镇村已经荡然无存。2019年,该县在近几年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实施产业发展“十百千”工程,以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产业带动了群众致富脱贫,也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转变,不仅仅是精神的向上和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是“钱袋子”鼓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更足了。

       宁陕县从精神领域引导群众主动脱贫、努力致富,同时筑牢了一张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政策网,以各项政策反哺扶贫扶志工作,让群众的“志气”更有“底气”。

       该县建立实施“四三二一”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帮助贫困大病患者实现了县域外就医的‘先诊疗后付费’,确保患者及时就医,结合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机制”,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全面建立“1+2+N”兜底保障模式,织密织牢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体系,把特困供养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兜底保障重中之重。做好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和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夯实教育脱贫的基础。

       既要消除今日的贫困,同时也要养育未来的希望,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拔除贫困穷根,宁陕县在全县实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养育未来”项目,有效解决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缺失问题,项目实施培养出的这代娃娃,从0岁开始就接受科学的养育有可能成为宁陕人口素质的转折点,而人口素质提高才是“志智双扶”的终点

       长期的贫穷导致了精神上的“顽疾”,对于即将脱贫摘帽的宁陕县而言,同步要摘的是贫困枷锁对于群众心灵的束缚。宁陕县以“一二三四”工作法和“精准扶智扶志”工作教育群众,以各行各领域多措并举从已知根源上治疗病症、防范问题,实现多种因素作用的量变积累,真正让贫困县发生翻天覆地的质变。(谭海波 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