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宁陕土生土长的土著人,七十多年的家乡的巨大变化使我刻记铭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用共产党就没有家乡的巨大变化。

一、关口话今昔
    宁陕县城在关口,它地处三面环山,北有白云山,南有人头山,东有关山,西有纪家山。五河相隔,即长安河上下游谷口东河谷口,西沟谷口,鱼洞河谷口,斜峪河谷口,风草沟谷口,山高谷狭,地形险要,沟壑纵横为五谷关,后改五郎关。有民谣一首:“为保长安永平安,清朝派兵守边关,子午栈道五条河,条条河上有险关,长安河中五郎关,五郎关南青草关,五郎关北腰岭关,池河上游青铜关,汶水河西石垭关,蒲河上游柴家关,旬河高关峡岭关,总兵设在五郎关,若有匪兵来侵犯,关门打狗保长安”。清朝政府在宁陕设镇,意为安宁陕西之意。
    解放前关口在这片沧桑古老的关口街长达不过三里,宽不过三米,关口街是沿长安河一条狭长的街道,街面泥土铺成凹凸不平,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行走艰难,街道两旁多是单层土木瓦房和低矮的茅草房。民国十五年长安河发大水将中街毁成半边街(县招待所门口)。
关口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上下街头均有寨子门,民国年间寨子门楼上有国民党的保警队把守,街道东侧座山朝河,西侧座河朝山,居民的猪圈厕所沿河而建,污水流向长安河。
    解放后,由于五六十年代忙于组建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跃进举办大食堂吃饭不要钱,进行公私合营私房改造,提前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动文化大革命,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宁陕县城变化不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关口面貌大变。
    ——街道低矮的土木结构的单层瓦房95%变成砖混结构的楼房,最高达到20多层。
    ——关口上街沿伸薛家榜开发区长达两华里,关口下街沿伸到关铁路,长达一华里,扩建了宁陕中学,新建城关初中、城关小学、幼儿园、体育场。
    ——增加了河提东街,河提西街,后改名长安东街,长达二华里,长安西街长达一华里,增加了广场路长达半里。
    ——增加了西万路,后改成子午路,现由汤平至老城,公路两旁房子已经连接成街道,号称15里长街。
    ——增修迎宾大道,从关口路到西沟引线桥长达两华里街道,正在新建第二城关小学。
    ——增加了上街寨子门至斜上鱼洞河居民住宅开发区街道长达二华里。
    ——整修背街小巷、董家巷、百司巷、纪家巷、粮食巷。
    ——新建12个居民小区,文教、公安、卫生、广电、温馨家园、幸福花园、玉泉小区、财政、新天地、和谐家园、吉祥家园、松夏及董家园小区。
    ——2015年投资1200万将下街寨子门段改建成古香古色的仿古一条街。于是流传民谣二首:
    仿古街道添姿润,俊男美女人断魂。
    油漆门窗琉璃瓦,游客涌进城中村。
    白墙红腰琉璃瓦,仿古门窗装各家。
    红漆柱头两边立,关口下街放光华。
 
二、交通话今昔
 
     宁陕居秦岭中心,解放前全是崎岖小路,几百年来全靠子午栈道由挑老二、背老二将山货土特产运往西安、安康、汉中,又将布皮食盐等日用品运回宁陕。我父亲因生活所迫,加入了挑老二之列,听父亲说出西安往返二十多天,到汉中,安康要十几天,他说:“白天扁担为伴,晚上路边小店,草鞋麻布包脚,路上干粮一袋,渴了冷水一罐,扁担肩膀磨乱,挑夫生活艰难。”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公路建设,1958年开始建修210国道西万公路459公里,其中宁陕段179.5公里,由西安翻越秦岭,月河梁、平河梁至关口,再由关口到汤坪,西毛垭至石泉。后改线关口到汤坪下两河至石泉。1958年动工,动用民工7千多人,历时1年零5个月,投资94.94万元,1960年竣工通车。
    1960年11月至1965年11月修通月河坪到太山庙公路。
    1962年4月至1970年修通菜籽坪到户县公路。
    1970年修通关口至上坝河公路。
    改革开放以后
    1970年1985年修通全县28个乡镇公路。
    1996年至2000年修通县乡村的村村通公路。
    2007年修通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宁陕185公里。
    2018年修通西城客专宁陕段40公里。
    2011年县城开通公交车,现在是路通百业兴,路畅万事兴,群众高兴的说:“同是秦岭地,改革出奇迹,出门不动步,任尔东南西”。
    解放前老城仅有一处古石桥,县城上有一处木桥,一处铁索桥,十几处跳石。
    解放后修建了老城北关桥,县城南关桥、东河桥、兴安桥、长安桥。
    改革开放后修建了电安桥、旱坝桥、民安桥、健安桥、仁安桥、德安桥、公安桥、人字桥、高速引线一号桥、二号桥、庙西桥、庙东桥、幸福桥、小堰桥、永安桥、福安桥、童安桥、鱼洞河三步两洞桥。
    2000年后修建了8处铁索桥,有了桥关口开始腾飞,群众高兴的说:“昔日县城难过河,跳石木板一铁索;改革变样桥增多,三十三桥形状多;九坐平桥长安河,二十拱桥跨三河,高速引桥空中架,铁索桥上过摩托。”
 
三、河床话今昔
 
    旧时长安河乱石成堆,杂草丛生,污水溢流,山洪时常冲毁两岸民房和农田,人们把治理河道希望寄托于神,于是便有了道教祖师王重阳执杖化树,变成排行之柳,保护了河边人家和农田的传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政府把修河堤列为政府议事日程,将全县120多条河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水利、土地、城建、企业、旅游、交通、乡镇等单位职能作用,水利局聘请十名社会监督员,笔者自2002年退休至现在十几年都在工地担任社会监督员,截止2018年共修河堤万里之长,于是民间流传歌谣一首。
    洪水肆虐扰宁陕,锁住蛟龙保平安。
    万里长堤河边护,唯有今朝才实现。
    2000年后县城沿河两岸河堤上安装白玉石栏杆和路灯,在最繁华地段修建了滨河公园,2017年又在长安河修建了橡胶栏河景观坝和翻板拦河景观坝。
于是又有民谣二首
   人字桥下气盾坝,水泻凉亭美如画。
   两河积水起平湖,水车公园甲天下。
   五郎关下翻板坝,三亭比美映红霞。
   空中梯子下河坝,湖边平台钓鱼虾。
 
四、民众饮水话今昔
 
    昔日关口人民饮水很不卫生,县政府自1969年开始筹建自来水,投资6万元在鱼洞河口修起第一个自来水站,安装20个水龙头,解决4200人吃水;1985年县政府投资70万元修建第二个自来水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04年县政府投资761万元,修建了鱼洞河水库能蓄水33.5万立方米,接着投资700万元修建了800立方米净水池,日供水4000立方米。
    西部大开发,县城人口临近2万人,高层楼房像雨后春笋大批涌现,为解决高层楼房用水,县政府投资1700万元修建了第四水厂,距县城14.7公里长安河修筑大坝和双河沟坝。距县城7.5公里修建水厂。有诗为证:
   昔日县城饮水脏,党政关心民健康。
   接二连三建水厂,群众人人喜洋洋。
   实现城镇一体化,人口楼房猛增长。
   鱼洞河水供不上,长安双河水用上。
   水源长达三十里,石佛台下净水厂。
   政府聘我监督员,一年四季工地忙。
   严格把好质量关,水爬二十楼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