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爱民的父母官
——— 读刘建明《心中的太平河》有感
  黄光飞
 

 
     2015年11月2日,廖佑林同志转给我刘建明同志所著的《心中的太平河》一书,我甚为欣喜,似有老朋友久别重逢之感。
     当时我正在病中,躺在床上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这部作品。读后,使我精神振奋,颇受启发,获益匪浅。
     在这部作品中,我发觉和感悟到了建明同志超凡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文字表达力和富含深情的感染力。全书充满着父辈情、师生情、战友情、同志情和亲情、友情、乡情、民情,可谓情感交融,动彻心弦,感人至深。
     在我的感觉里,书中之叙事,既有建明同志一生中亲闻、亲见、亲历之往事的“回忆”,也有建明同志身临其境、细腻观察、高瞻深解和有感而发的“游记”。以我之浅见,《心中的太平河》,可谓是一部时尚的《散文集》。
     《心中的太平河》,记述了建明同志学习、工作和军旅、从政的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建明同志为人处事的品德和风貌。建明的老师、我的同学纪亚莉同志为本书所写的“序”中已作了朴实无华、言简意赅和情真意切的概述,我除了赞赏,别无妄议了。
     读了建明同志的《心中的太平河》,使我联想起了与建明同志一起在宁陕共事的情景。他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执着,对同志的热情,对群众的感情和他虚心好学、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作风以及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风姿,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我的记忆里,建明同志于1993年至1995年期间担任中共宁陕县委书记,我时任宁陕县政协主席。因工作关系,我们接触较多,彼此互有了解。在我的感觉里,建明同志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特别是他善于发扬民主、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建明同志的民主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开会议事或作决策,他都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如他在主持县委常委会议时,总是倾听与会同志意见,尤其重视人大、政协参会同志的意见,从不搞“一言堂”。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总是纳群言,求善策,广泛征求意见,力避工作失误。如在县城建设中,为了拓展城区规模,建明同志多次主持召开有关方面会议,进行充分讨论,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并经专业人员反复论证,最终作出决策。遂按上级批准的县城总体规划,开发了三星小区,修建了三星街道,扩充了基础设施,使县城面貌为之一新,受到广大群众赞扬和各方好评。
     建明同志工作中尤可称道的地方,是他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之优良的工作作风。他在《心中的太平河》书中所收录的“走过马合营”一文,就是他可贵的工作作风的见证和缩影。
     建明同志走过的马合营,是我比较熟悉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被下放到当时的老城公社(后改为乡,今并入城关镇)锻炼期间,曾在那里驻过队。马合营大队(现为村)是个海拔1500余米的高山穷队,辖两个生产队(现为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从公社去该队,须由寨沟翻山越岭,徒步数十里,才能到达。当时的马合营,满目是参天的成片松林,长势喜人,风景宜人。但因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人流特少,物流奇缺。历史上的县太爷未闻有往,共产党的“父母官”亦罕见所至。建明同志身为县委书记之主官,能深入到马合营这样的偏僻高山农家,实为稀罕。更为感人的是,他把当年在部队时亲民爱民的作风带到地方,在群众中产生良好影响。到了农家,他能以普通人的身份和普通百姓拉家常,互道母子情长,真可谓是“干民鱼水情”。由此,足见其工作之深入,作风之朴实,真无愧百姓口中的“好父母官”之美誉。他在该文中感慨地写道:“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头上有多少光环,无论面对何种际遇,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不能离开母亲。”这是他心灵的表露,也是他尊母爱母和亲民爱民的真实写照。
     1995年后,建明同志升任安康市政府副市长、市长和中共安康市委书记。他地位变了,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共产党人的宗旨没有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没有变。他没有忘记宁陕这片热土,没有忘记宁陕的干部群众,更没有忘记宁陕淳朴的百姓和父老乡亲。有时他来宁陕视察工作,仍保持其一贯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乡串户,体察民情。有时还在百忙中抽空看望曾与之共过事的同事和离退休老同志。往往一次热情的握手,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番良好的祝愿,常常使老同志们感动不已。
     建明同志亲民爱民之事例不胜枚举,做人做事之风范有口皆碑。其才其文令人欣羡,其能其德令人钦佩。
(作者系原宁陕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