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品读
普京独行在空旷的大街上
梁 衡

 
     网上视频播出,普京参加完自己柔道启蒙教练的葬礼后,拒绝记者、警卫的跟随,一个人行走在圣彼得堡空旷的大街上。他紧贴着临街的窗户,走在窄窄的有点老旧的人行道上,一会儿又跨过一条马路,跃上对面的人行道,偶有行人看他一眼,也各行其道。以我们的习惯思维,这首先有安全问题,其次还有老百姓的围观。我老觉得那临街的窗户里会随时伸出一把手枪,或者路边会有人下跪上访,给一个难堪。但是没有,普京只是自顾自地走着,行人也没有人大惊小怪。官不觉官,民自为民,这是一种多么平静的政治生态。微风吹起普京西服的下摆,他扬起林彪式的光头(这两天网上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写手们说他是林彪的儿子,林当年正在苏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甩着一副摔跤手的臂膀,目光向前。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是想安静一会儿,还是想看看这片他治下的土地。他难道就不怕安全不保,不怕有人来纠缠。但从画面看,他一身胆气,淡定自然。这不只是因为他柔道出身,有一身好武艺,还因别有一种政治上的自信。    
     这场面又令我联想起几个镜头。毛泽东当年也常这样一个人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不时和迎面而来的农民打招呼。这有斯诺的《西行漫记》为证,也曾有一张他双手叉腰与人说话的照片。周恩来喜好话剧,上世纪50年代他常去看“人艺”的戏,夜戏散后就和回家的演员一起,同行在北京后半夜空旷的大街上,热烈地讨论着剧情和演技。德国女总理黙克尔下班后就到超市买菜,还排队交钱。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个大个子,也爱一人漫步巴黎街头。一天他发现一个小孩紧随其后,便回身问:“是要签名吗?”孩子说:“不,不需要签名。天热,我走在你的影子里凉快些。”童言无忌,他大惭,人民不看重他的虚名,而是要他给民以实惠。当晚,他写了一篇《我愿给你们带来阴凉》的讲稿,作为他的施政纲领。     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政治家或者我们的干部,与群众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自己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常态心理。中国人经历了文化革命的特殊岁月后,深刻地懂得了一个真理:领袖是人不是神。不但一般人从政治现实中深切地明白了这一点,党也将此作为一种政治经验总结成文件。1980年7月30中央通过少宣传个人的5条规定,同年10月20日又通过决定,二三十年内不挂现任领导人像,防止个人迷信。可惜,中央带头了,基层却很牛。有些人经常表现为无事忙,有事慌;对下欺,对上瞒;对内硬,对外软;无事拿架子,有事扶不起。作者出差就不止一次地遇到“清街”、“闭景区”等。共产党本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服务员去服务的时候怎么能让被服务者回避呢?当然更不能敲锣打鼓,像刘邦还乡那样。正常地生活在人民群众中,这不仅是共产党政治的要求,即使一些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甚至封建政治家也能做得到。但现在我们却还是不得不从最基本的说起,时时提醒干部不要脱离群众,不要害怕群众,不要划地为牢,也不要作秀,不要哗众取宠。要学会先自自然然地做人,再兢兢业业地做事。    
     但政治家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要有特殊的机敏和坚定的信念,虽不作秀,却必须做事。几乎与这个独步街头的画面同时,电视台还有一个画面是普京怒斥日本记者的挑衅。日首相安倍与普会谈后共同举行答记者问。这应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安倍在喋喋不休地讲话,普在一旁无聊地玩着手中的一支笔。我立即想起奥巴马对普的印象:“他很随便,就像一个坐在后排的懒散的学生。”但是,当一个日本记者问普京:“为什么俄在‘北方四岛’继续修建地热发电站?这是日本绝不接受的举动。俄什么时候能停止推行这一十分令人气愤的政策?”普京,这个打盹的老虎,立即锐利地回答:“我发现您是在认真地读写在小纸条上的问题。我想请您向指示您提问的人转达以下内容:这些领土问题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这是100年前就有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您想捣乱,继续直接提出强硬的问题,那您也一定会直接得到强硬的答案。”这是打狗给主人看,在一旁的安倍如坐针毡,但也无可奈何。他是无事散,有事强;对内柔,对外刚。这又使我想起当年毛泽东在中国还不得不依赖苏联的情况下却在谈判桌上痛斥赫鲁晓夫:“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都拿去?”还有,邓小平在大会堂对为香港问题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主权问题绝不能谈判。”震得铁娘子出门就跌了一跤。还有陈毅那段有名的外交逸事。有外国记者问及陈毅“中国是否好战”,陈毅拍着桌子怒道:“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    
     我曾有诗言:“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政治人物算得上是有作为的大丈夫了。切不要自宠、自伤。他要独对的是各种复杂的问题,是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是一片空旷的未来。为了对得起这个职位,这个局面,他首先内心要自然坦诚,宁静致远。古人言:“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无论是毛泽东在延安的街头,还是周恩来说戏,希拉克与儿童对话,还是普京逛街,黙克尔买菜,他们都有一个坦诚的我,不是总拿自己当个官;第二,他又随时不忘自己的责任,该变脸时就变脸、敢变脸。无论是普京骂记者还是邓小平斥铁娘子都是为国家利益而担当,这时又没有了自我,只有官身、官责。这大概就是毛泽东评价自己时说的一半猴气,一半虎气。能公能私,能我能国,或猴或虎,是为真男子。他脚下踩着一片结实的土地,行走在一条空旷的大街上,任我行,不作秀,不回头。 



 
“身边脱贫故事”征文选登
有喜了!(小说)
(岚皋) 段祖琼   

 
     先锋村的姚进步结婚了。这个消息瞬间在平安镇的街头巷尾传开了,姑娘媳妇、婶子大妈们早早地牵着孩子、抱着孙子,守候在街道两边,等着新娘子的花车到来。人们小声议论着“娶个寡妇还整这么大的排场!啧啧啧!”“那可是吴镇长亲自保的媒。”“姚进步那个孤儿寡母能有今天这个样子,真是祖上积德了,要不然这辈子只能当个老光棍了。”……
     吴镇长亲自驾驶私家车,从团结村新娘前婆家接来外地女人杜晓娥,一起嫁进姚家的,还有杜晓娥四岁的儿子圆圆。花车驶进平安镇街口,吴镇长打开天窗,让圆圆把上半身探出车外,双手挥动着鲜花和气球。姚进步和杜晓娥这对新人则摇下车窗,忙不迭地向守候在道路两边的乡亲们散发喜烟喜糖。汽车缓行,车后面,穿红着绿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地护送着这对新人,向着移民搬迁安置房区前进。
     这场普通老百姓的婚礼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故事还得从一年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开始说起。
     姚进步是平安镇先锋村的一名普通老百姓,是吴镇长亲自包抓的扶贫对象。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父亲十年前因病去世,母亲也卧病在床多年。有一个姐姐远嫁河北,为了照顾母亲,他不能外出打工,在家侍弄几亩薄地,一年能勉强填饱母子两人的肚子。因为居住在山顶上,交通不方便,家里的两间土墙房子岌岌可危。小伙子没办法出去挣钱,更娶不上媳妇,转眼就三十好几了,还是孑然一身。
     镇上、村里历年来对他们母子多有照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村主任说,如果能给他找个媳妇在家侍奉老娘,让他出去挣钱,才能解决脱贫的问题。
     “找个媳妇能脱贫。”吴镇长把这句话在心里反反复复叨念了两个月,他明白,姚进步现在的家境根本不可能娶上媳妇。现在的农村姑娘可都开了眼界了,不说像城里姑娘一样非要找个有房有车的,但起码得有个栖身之地,生活要有奔头嘛!像姚进步这样家庭环境,就算是人家姑娘瞎了眼也不会嫁给他。
     吴镇长把姚进步的婚姻大事儿在周一镇干部行政例会提出来,他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一起帮他脱单。”任务布置下去,还真有人替他说媒,不过对方姑娘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的……对方话还没说完,吴镇长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撮合这样的婚事等于是给他雪上加霜嘛!将来生个孩子要是有问题,他这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可是正常女人谁会嫁给他?除非他能从山上搬下来。”一位干部无意的一句话让吴镇长看到了希望,他不再专注于帮姚进步找媳妇,而是想办法让他移民搬迁到镇上的安置房区居住。想移民也不是简单的事儿,首先得有钱啊!虽然政府按政策会有几万块钱的补贴,可是自己也得出一部分资金,别说三万五万姚进步拿不出来,就是三百五百也能把他逼上梁山。
     干部去给姚进步做思想工作,让他搬迁,因为拿不出一分钱来,他破罐子破摔,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山顶的破房子。他说等把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老母送上山(养老送终)了才会搬走。岁月不饶人,也不等人。眼睁睁地看着这对命运不济的母子过着清苦的生活,镇村干部都于心不忍,却也无可奈何。
     后来,吴镇长亲自出面和姚进步长谈了一番,他终于同意搬迁了。原来吴镇长答应以自己的名义担保,帮他贷款五万,再加上搬迁政策对户补贴款,在安置区可以买一套房子了。
     在吴镇长的号召下,镇上的干部们纷纷拿出自家闲置的家具、家电,送到姚进步的新家,让他们高高兴兴在平安镇街道落了户。
     一位搞房屋粉刷的包工头找到吴镇长,希望能接下镇上安置区新房的粉刷工程。为此,他还给吴镇长送了份大礼。吴镇长本来挺生气的,想一口回绝。但是他突然有了个更好的主意,他没有收他的礼,而是提了个特殊要求,要他收姚进步为徒弟,把他带出师,还要给他工钱。包工头以为姚进步是吴镇长的亲戚,赶紧满口答应。
     一下子解决了姚进步的两大难题,还剩下最后一件大事了。一想起给姚进步找媳妇的事儿,吴镇长还真是头痛不已。
     秋季开学的时候,吴镇长建议姚进步把家里多余的房间租出去,给在镇上带孩子上学的家长住,收点租金贴补家用,房客还能顺便帮他照顾母亲。杜晓娥就是在这时候住进姚家的,她的儿子圆圆上幼儿园,孩子父亲两年前在煤矿出事了,母子俩相依为命。虽说日子过得并不艰难,可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人守了寡,多少还是有些辛酸。特别是婆家人要求,如果她改嫁,孩子必须留在婆家,丈夫的赔偿款她一分也拿不到。
     吴镇长下班后,常常去姚进步家看望他的母亲,查看他们家的生活状况。当他了解杜晓娥的情况后,就有了撮合他们的想法。只是他不敢直截了当地找双方谈,而是找人分头做工作,也去做了杜晓娥婆家人的思想工作。
     过程是艰辛的,结局却是美满的。善良的村民们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送给这个苦尽甘来的家庭。鞭炮声声,笑声阵阵。村主任当起了司仪,他喜悦地高声喊:“一拜天地……”话未说完,姚进步一把抢过了村主任的话筒,焦急地对着人群喊道:“吴镇长呢?吴镇长在哪儿?”
     人们把藏在人群中欢笑的吴镇长推到台前来。“吴镇长,没有你就没有我姚进步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今天拜堂之前,我们两口子要先拜拜你!”说着,姚进步拉着杜晓娥就要双膝跪地行叩拜大礼。吴镇长吓了一大跳,赶紧一手一个把这对新人扶起来,“使不得呀!领当不起!只要你们今后和和美美过日子,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恩了。”
     一段小插曲过后,热闹的婚礼继续进行。村主任开始“捉弄”新人,规定以下问题只能用“有( )了”回答,答不上来就要当众亲吻十秒钟。
     村主任问:“脱贫了,致富了,生活有啥了?”
     姚进步答:“有奔头了!”
     村主任又问:“房子有了,媳妇有了,银行里有啥了?”
     姚进步抢答:“有钱了!”
     村主任嗔怪姚进步,“下个问题让你媳妇来答,你莫抢。喜烟有了,喜酒有了,新娘有啥了?”
     村民们开始哄笑,杜晓娥知道村主任想捉弄她,像初嫁娘一般禁不住红了脸低了头。
     “有喜(方言怀孕)了!有喜了!”好多人在喊在叫。
     村主任问新人,“你们自己说有喜了没得?”
     杜晓娥扭过头,把脸埋在姚进步怀里,姚进步鼓足勇气,用尽力气对着乡亲们喊了一嗓子:“有喜了!有喜了!”
     “有喜了!有喜了!”好多人跟着喊起来,欢笑声和着呼喊声在小镇上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