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15:23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再次对宁陕县朱鹮保护繁殖进行连线直播,并对宁陕县在朱鹮保护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保护朱鹮给当地带来的变化进行详细报道。


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因为生存环境恶化,自身生物特性等等的原因导致濒危,后来呢通过人工繁育等手段,使得它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而这两天,陕西秦岭深处的朱鹮,陆续进入到了繁殖季,我们的总台记者阮超呢就在现场,我们马上来连线他,阮超你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你都了解到了朱鹮哪些特性,以及什么情况。

好的,我现在是在宁陕县的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在这里共生活着41只朱鹮,今年有14对的朱鹮要进行孵化工作,目前有6巢的已经孵化完成,还有8巢正在进行当中,这两天我们也是通过设备记录到的朱鹮在孵化期间,一些温馨的画面,我们来看一下。

现在我们在画面中看到的,是一只朱鹮正卧在鸟巢当中,它的羽毛呈铅灰色,专家告诉我们,在春天进入繁殖季后,成年朱鹮会分泌灰色的色素,它们通过涂抹,使自己的背部还有翅膀变成铅灰色,这也是它们繁殖期的保护色,这只朱鹮站起来之后,可以看到这个鸟巢当中啊,有3枚卵,朱鹮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4枚,每枚卵要孵化28天左右,这段画面显示,在这个鸟巢当中啊,已经有朱鹮幼鸟孵化出来,而朱鹮妈妈正在整理鸟巢,让鸟巢更加的舒适和结实,避免一些突出的树枝给幼鸟带来伤害,这显然是一位细心的妈妈。


在这段画面当中啊,小朱鹮还正在进食,性急的小朱鹮会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的抖动脖子,使食物尽快的回到小朱鹮的嘴中,亲鸟在育雏前期啊,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数大概是7-9次,随着小朱鹮的迅速生长,和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后期则增加到每天14-15次,小朱鹮出壳之后,有雌雄亲鸟共同喂养,食物是亲鸟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来看这段画面,有两只朱鹮成鸟正站在鸟巢上,其中一只飞下鸟巢,而另一只呢,正准备坐卧在鸟巢当中,这是准备换班。可见,幼鸟孵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朱鹮幼鸟在经过40天左右,会从鸟巢飞到地面上,但是仍然会跟随自己的父母学习飞行、觅食等生存技能,持续一个月左右,直至能够独立生存。

这片基地啊会模拟朱鹮野生的环境,让朱鹮孵化出来之后的幼鸟,生活环境最大程度上接近大自然,比如说在这里啊有一片水塘,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朱鹮栖息地是位于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的水源附近,比如说水稻田河滩还有池塘,在觅食时主要以小鱼、泥鳅还有虾等小动物为主,朱鹮在这里可以逐步的适应野外环境,等到合适的时机,工作人员就会把它们放飞到大自然当中去,正是因为有如此贴心,还有科学的照顾啊,使得朱鹮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从上世纪的7只,一直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只。

那么随着朱鹮进入到了繁殖季,陕西宁陕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和朱鹮栖息地周边的村民都加入到了保护工作中来,也正是他们多年来的坚守,使得朱鹮的数量越来越多。

李夏是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的负责人,每到这个季节,他就开始在山林间忙碌起来,在找到朱鹮巢的位置后,会撒上驱蛇粉。

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站长李夏:朱鹮在繁殖的时候,针对朱鹮幼鸟最大的天敌就是蛇,所以刚才我们是对朱鹮巢树下面做了一个防蛇的一个处理,蛇找到朱鹮的巢树的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寻找到朱鹮幼鸟粪便里面那些食物残渣的气味,来进行一个定位,所以我们这个防蛇的措施,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药粉来掩盖朱鹮幼鸟粪便里面的食物残渣的气味。

除此之外,李夏在确定好朱鹮建巢的位置后,还会经常来看朱鹮繁殖情况,以及它的安全状况。

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站长李夏:一旦发现朱鹮有产卵的迹象了,我可能就会连续每一天都会来观察它,准确的记录它这个产卵的时间,然后推算出它幼鸟出壳的时间,看周围的植被有没有被破坏,然后看朱鹮的亲鸟轮流孵化的情况正不正常,另外还要对这个巢树周边的村民,要告知他们这个情况,要告诉他们的一些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李夏提到的村民就是寨沟村村民,自从2007年宁陕进行朱鹮异地野化放飞以来,就一直参与到朱鹮的保护工作当中来,但是村民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的。

寨沟村村民王显国:又不让打农药,不让上化肥,以前我们老百姓不理解,朱鹮下田觅食踩秧苗,我们就(在田里)挂红布,为了避免糟蹋庄稼。

以农林产业为主导的宁陕县,大部分农民靠耕种为生,朱鹮栖息于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的邻近水源处,比如水稻田、河滩、池塘,食物以小鱼、泥鳅、虾蟹等小型动物为主,因此在朱鹮栖息地,必须严格禁止农民向稻田喷洒农药化肥,这就导致刚开始的朱鹮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之间发生了矛盾,为了说服村民加入到保护朱鹮的活动中来,宁陕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经常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仅是要转变生态观念,还要转变发展观念,随着朱鹮的到来,寨沟村的一切都在变,水稻变成了无公害生态水稻,价格变高了,随着游客的到来,林子里的特产也卖得多了。

寨沟村村民乔卫斌:通过这几年我们感受到,朱鹮在我们这儿,好处大得不得了,为啥呢,我们这往年的土特产品,木耳、香菇、蜂蜜、土鸡蛋都不好卖,现在五一、十一因为朱鹮来了,到处的游客来了,来看朱鹮,我们的土特产品好卖得很。

经过17年的持续保护,宁陕县的朱鹮从2007年的26只,增长到现在的400多只,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而朱鹮也飞出了秦岭,活动范围扩大到铜川、榆林等地。

来源: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