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查看
杨宁 摄
点击放大查看
点击放大查看
点击放大查看

点击放大查看
继首次卖“碳”后,2023年5月23日,宁陕县又实现卖“碳”500万元。

王先林 摄


①宁陕县通过对闲置房屋流转,改造成精品民宿,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宁陕推出“研学游”精品线路,受到学生欢迎。

杜敏 摄

③宁陕县积极推进“林长+警长”机制,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阮仕喜 摄

④该县抓好“宁陕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稳定扩大种植面积,带动群众增收。

郑嫚 刘顺枫 摄

记者 璩勇 田丕 郭飒 罗超

沿着通车不久的宁石高速一路向北,地势渐渐升高。深秋,多彩秦岭也拦不住扑面而来的浓浓绿意。

依山而建的村落,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与青山绿树溪水融为一体,透出勃勃生机。

蓝天、白云、绿林、村庄装扮出的秦岭,五彩斑斓,巍峨壮观……

一幅盛世美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说宁陕,就不能只说宁陕,要说它雄浑的大山、幽深的密林和静谧的土地。在这里,眼睛里充盈的只有绿色。

早在200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平均值是16.55%,陕西省为28.74%,而宁陕县达到71.8%。20年过去,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陕西省为43.1%,宁陕县则是96.24%。

数字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宁陕县所处的位置始终排在全国前列。如今,宁陕的森林覆盖率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如何从生态修复走向多样性保护?如何从生态优势走向创新变现?如何从生态环境走向产业发展?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宁陕、走进秦岭、走进山林……

增绿生态空间,既有当务之急也有长久之计

清晨,雾气“盖”在半山腰,浓得化不开,露水如雨滴一般从树叶滴滴答答落在地面。

53岁的程言华走出家门,开始他一天的巡护工作。和往常一样,顺着南京沟,他要把山、路、河道都走一遍,这也是他担任皇冠镇南京坪村生态网格员3年来的“必修课”。

和程言华一样,梅子镇生凤村生态护林员王汝华每次巡山,都要和山林拍下合影照片。这些都是她的工作需要,她将照片上传到“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生态护林员巡护APP,记录每一天的巡护足迹。

通过利用“互联网+”智慧生态建设,宁陕构建了“智慧林业”生态护林员管理系统和护林员巡山APP,对护林员巡山轨迹实时动态监管,并开通了在线视频通话等功能,让护林员随时向后台报告巡护情况,实现对护林员的分散管理。

宁陕还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国土、林业、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生态环保网格管理工作体系,组建护林员、护河员、生态网格员专业环境保护队伍,全县山林被分为1100个网格,14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

城关镇月河村生态护林员莫汝琴也是1400余名专业环境保护队伍中的一员,每次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她都会认真仔细地巡视,越是气候干燥,山林进入防火期,她就巡视得更加认真,确保“寸寸土地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看”。

把生态底子做厚实,对于宁陕县来说,既是着眼于当前也是为未来发展储备。为此,林长制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形成抓手。

宁陕建立了“林长、警长、检察长三长治林,县、镇、村三网管林,大数据、无人机、智能监控三技护林”的工作模式,通过制定印发林长制会议、督办、考核、信息公开、单位协作、资源监管评价和巡查等7项办法,全县在11个镇的人口密集区、重要林区设置100个智能监控摄像头,设立秦岭保护界桩300个、带摄像头的标牌24个,对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等情况实时监管,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无死角的智能巡林系统。

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对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封禁、绿化,累计退耕还林11.26万亩、人工造林32万亩、森林封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实施天保工程前的71.8%提高到目前的96.24%,位居全省、全国第一,净增森林面积98万亩,成为全国最绿的县。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402个每立方厘米,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评定为“中国天然氧吧”,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在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稳步增长,野外可监测朱鹮由2007年放飞时的26只增长至400余只。

“人退绿进”的进程中,宁陕县在陕西省首先实现了“无山不绿、无景不秀”的生态空间颜值达峰目标。

环境好了,老百姓开心了。

调整发展思路,把生态资源变为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宁陕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以森林木质化利用为主的“木头经济”时代、以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石头经济”时代,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给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新的思考。

如何适应发展?如何满足更高需求?

为此,宁陕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保护生态放在优先地位。按照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思路,积极探索生态转换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山清水秀、林美人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思路如此一转,林业资源变成源源不竭的“宝库”。

2022年,宁陕县与深圳南泥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林业碳汇开发合作协议,完成10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该合同碳减排量林地为上坝河森林公园334.77公顷人工林、交易周期4年、交易减排量2.5万吨。这也是秦岭区域和西北地区第一例。

今年5月26日,宁陕县再次与南泥湾实业公司签订500万元的林业碳汇自愿减排项目合同,与延长石油售电公司签订100万元的双储林场林业碳汇自愿减排项目收储协议。

签约标志着宁陕积极探索“林海”变“碳库”的生态价值转换之路越走越宽,生态资源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正在加速释放。

事实证明,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就等于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宁陕县不但因地制宜,还要做优做精。

随着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战略性作用逐步显现,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事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宁陕县紧跟时代步伐,率先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和招商工作。加快推进“双储林场”项目建设,目前正在推进的首个项目建设规模5万亩、总投资5亿元的“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有效拓展了“两山”转化途径,实现了“储林”“储碳”双储备目标。

素有“秦岭之心”美誉的宁陕,森林面积530万亩、人均76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2倍。宁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130亿元,其中森林固碳总量114万吨,林业碳汇年交易价值0.55亿元,林业碳汇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同时,持续释放生态价值,不断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了公益林股份经营、公益林预收益贷款、林权贷款“直通车”、林权“三权”分置、林业碳汇、“两山银行”等全省全市首创性改革。

宁陕县成立“两山”公司,通过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将农用地、闲置农房、水域、森林等“沉睡”的生态资源盘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实现了“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转变。

坚持生态与发展相融,宁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绿色发展新路。

宁陕县也从优势中找到了强势,在与市场的对接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产业的宽度。

拓展生态产品,对产业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态建设的不断提升,带动宁陕生态经济井喷般发展。群众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宁陕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重点培育10个龙头企业、100个农业园区、1000名产业大户)工程,壮大“菌药果畜”主导产业,推进“企业+基地+农户”和“典型大户示范带动”等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林药蜂”“林芋蜂”“林菌药”“林畜沼”等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做优产业品牌。

发展产业的真正目的,是让农民在产业化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让农民融进来。

为此,宁陕建成核桃良种繁育示范园2个,核桃标准化示范园6个,核桃板栗科技示范点各1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个、林果业龙头企业9个、涉林果产业园区(合作社)109家,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在75%以上,农民从事生态农林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2650元。

绿色产业发展热潮,催生了产业升级的探索。

依托林下产业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宁陕县已建设生物医药、食用菌、林果等6条产业链,建成核桃、板栗、蜂蜜、五味子4条深加工生产线。

积极组织申报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标志认证。宁陕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优质成熟蜜生产基地”和“中国蜂蜜提质工程示范县”,宁陕核桃、香菇荣获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培育规模以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7家,不断提高宁陕林下产品知名度。

四亩地镇荣庚林麝养殖公司以循环农业为发展方向,园区内养林麝、养大鲵、种林果、种药材、养中蜂,实现饲料、肥料循环利用,成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立足资源富集、绿色、持续的独特优势,宁陕正在致力于将绿色价值、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林下产业融合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林下经济产业从林下种养业逐渐拓展到森林景观利用方面,林下经济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托林下产业基地,打造研学游精品路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打造寨沟朱鹮教育科普基地-红豆杉种苗繁育基地-林下中药材研学基地精品研学线路。依托朱鹮基地,布置研学活动室、朱鹮标本及相关文创产品,营造浓厚的朱鹮文化氛围,年接待游客、研学人数达1万人次。

与此同时,宁陕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旅游,招商引资28家企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38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建成筒车湾国家4A级景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和上坝河、悠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运营守拙园、花栖玥苍山、鹿柴山集等13个精品民宿。今年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数25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5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3.6%、38.7%。先后荣获陕西省旅游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生态旅游成为宁陕绿色崛起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2年底,宁陕林业综合产值达到16.71亿元,林下经济(含森林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75%,林业产业价值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核心地位进一步显现。

行走宁陕大地,从一个山村到另一个山村,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我们欣喜地看到,林业生态产品已为宁陕蓄足了动能,勃发之势正在从秦岭山中蒸腾而上。

来源:安康日报

http://sjk.akxw.cn/epaper/read.do?m=i&iid=2611&eid=18842&sid=114449&idate=1_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