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的记忆
(宁陕)姜方平
     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淼淼炊烟飘来了思乡愁,多少次朝夕晨幕思念着你哟,无论我身在他乡与远方……
     从农村走进县城,让我永远难忘的是家乡那一缕缕美丽的炊烟,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农家田舍,在稻禾桑竹、庄户人家的房前屋后,一抹抹、一缕缕,袅袅升腾、洋洋洒洒,随风飘荡,薄雾升平。如水墨浸润的笔墨丹青,如幽雅淡远的田园交响。炊烟的味道,就是家乡的气息,炊烟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就是家的温度。   
     在家乡村落的记忆里,炊烟总是一道永恒定格的乡村风景,无时不刻地萦绕在家的上空。在月朗星稀的薄雾清晨、在热浪沸腾的艳阳午后,在灯火阑珊的垂暮之夜,在河滨山岗上,在树阴老院中,在鸡鸣犬吠里,在瓜棚豆架下,静谧轻柔、徐驰舒缓地飞舞,如丝如缕地游荡。那袅袅的炊烟就是山村生命的呼吸气流,就是农家人世代传承的根基血脉。
     小时候,觉得盘旋在房顶上淡蓝色随风扭摆的炊烟,像一面升起的旗帜引导着放学后一直贪恋玩耍忘记回家的我。每一天,每一个中午或傍晚的某一时段,在家的周围,村子的上空都会陆续或粗或细或直或弯淡蓝色的烟带,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柴草清香掺杂了浑厚粗糙的腥咸汗渍味,在房顶与高大的核桃树上、庄稼地里不急不徐缭绕着,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都给了我宁静温暖熨帖的感觉。 
家乡的炊烟,随着季节、时间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第一缕熹微染上树梢,作为村庄初晓使节般的炊烟开始唤醒着村庄。村里最为勤劳的人家,总是升起全村第一缕炊烟,接着第二缕,第三缕……紧随其后,不一会儿整个小村庄就在晨雾与炊烟中苏醒过来。这些炊烟,因受柴草性质和风力风向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有的浓黑似墨,有的纯白如棉;有的粗壮如柱,直上蓝天;有的纤薄如纱,摇曳多姿;有的犹如赌气,相互纠缠、缭绕、渗透,卯足了劲,赶超对方;有的像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一块儿,相互搀扶着共赴远山。乳白色的晨雾与各色的炊烟给小村披上了朦胧神秘的轻纱。
     清晨的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火种一样,看见炊烟,就觉得踏实。当晨曦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的飘带时,吱呀声中,门开了,唤儿声、鸡叫声、鸟鸣声、犬吠声此起彼伏,小村庄沸腾了起来。当炊烟逐渐消散的时候,充满希望的一天开始了,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男人扛着铧犁赶着牛儿走向田间地头开始耕作,女人背着背篓带着镰刀走向山沟溪畔掐韭菜、打猪草……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在他们匆匆的背影中,每个人心里都有种硕大的希望在升腾。
     中午的炊烟,则是农事的生动写照。俗话说:“农家饭,一点半”。在冬季农闲时节,故乡的炊烟总是慢条斯理的升起,随后,男人们会三三俩俩聚拢在某一家饭桌边,品酒、谈天说地,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处处散发着宁静、美好、和谐的生活气息。然而在春秋时节,时光却显得出奇的快,转眼就到了农忙时节。那些日子,很少有人家升起中午的炊烟,即便有也是短促的几缕轻烟而已,更多的是为了抓紧时间抢种抢收抓副业,天不亮就上路,带足了晌午和饮水,午餐自然就在山坡荒野、田间地头解决。
     黄昏的炊烟,薄暮冥冥,最具诗情与画意,也最能诠释“人间烟火”这个词,总能给人以强烈的归宿感。当夕阳湮红了山村,炊烟缓缓蠕动,结束了一天辛劳的乡亲,扛着犁具,赶着牛,远远就看到了自家院落房顶正冒着袅袅炊烟,那一刻,谁会不感到由衷的幸福呢?当村里的灯火次第亮了起来,小山村宛如一帧黑白山水画卷,彰显着夜晚的安宁与闲适。炊烟,便是家的代名词。这是生命、活力、和谐与希望的象征。   
家乡的炊烟,从母亲长满老茧的手中酝酿,从篱笆遮掩的茅草屋里升腾,袅袅娜娜,赋有缠绵的情愫。它氤氲着母亲的身影,夹杂着玉米饭的鲜香、洋芋疙瘩的滋味;它若隐若现的柔姿里飘浮着过往的烟云,缠绕着我无忧的童年,轻唱着甜甜的牧歌,涂抹着夕阳的诗情、黄昏的画意。
     看见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每一次我回家或者离家时,母亲就站在门口看着我走近,看着我离开。那一刻,我猜母亲心里一定是不舍和欣喜相互纠结的。多少年过后,母亲独立门口的这一幕仍在我眼前不断地浮现着,一波一波的炊烟在母亲身后升起,母亲就那样站在灶房门口,心里装着对儿女的期盼和希望……
     走出大山,喧嚣的市井生活中,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馨着我的记忆。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里那些土墙木屋灰瓦房来,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光。伴随着鸡鸣,伴随着母亲的咳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风儿的吹拂下,向着四处飘散,顺着洼地蔓延的情景,总是或深或浅的留在记忆深处。   
     儿时中的我们总爱撒欢儿玩,常常有远无尽的跑。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和小伙伴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在夕光薄岚里,母亲默默地守望着,抑或一声声喊着我们的乳名:“回家吃饭啰!……”那特有的音韵,分外地柔软、温馨。我们便停止了玩耍,一路蹦跳着、雀跃着,踏着暮色奔回家。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扁了。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塘瓷大碗喝着玉米、红薯、洋芋等做的浆粑,或香喷喷白米、洋芋、包谷米的三喰子蒸饭。即使干锅盔、冷浆粑馍、烧洋芋也要吃上几口。尽管生活寒酸了些,但袅袅炊烟是一声声深情的呼唤,是一缕缕饭菜的香飘。后来我在安康上学,一学期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家的感觉是如此迫切。家乡的炊烟是温暖幸福的。
     青春少年之际,黄昏后村子里的炊烟连接在一起,飘到了周围的山坡上、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河边、树下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叔又在院坝边拉起了那支二胡解闷。男人们忙碌了一天,终于停下来歇口气,吃袋烟,咂口酒。女人们在烟雾缭绕中,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忙着收拾一家老小的晚饭。条件好的人家打开录音机,把音量开的大大的,亮丽的歌声很远都能听得到,热闹着乡村傍晚的宁静。母亲一边收拾人的饭菜还要给圈里的猪煮潲水和食,一边等着亲人回来,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母亲的呼唤,夕阳里扛着犁具的父亲和老牛的身影同时出现,像一座小山,缓缓走近。这时村里的灯火纷纷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炊烟缕缕升起,弯弯的,袅娜的,像母亲额头汗水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想收藏。我们小伙伴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游戏。家乡的炊烟是浪漫温情的。
     长大离家后,炊烟在我内心里,是温馨的情怀,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抑或缥缈的诠释着人情的冷暖。无论是晨曦、午间,还是黄昏,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雪天,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从屋顶的瓦隙里飘出,在房顶上缭绕着。每每这时,日渐苍老的母亲便在灶前忙碌着,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豆秸杆、柴火,这些柴火是父亲从坡上砍下扛回来,经过锯成段劈成块在灶膛里焼着,亮着,也把母亲的脸映得红红的,点燃着母亲的希望。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都是母亲巧手下奉献给全家人的营养丰富的美餐,无论是干的炕馍,还是稀的汤粥,都是母亲以农家人最实用的方式对生活的调拌;无论是酸的甜的,还是苦的辣的,都是在品尝母亲精心制作的食物中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感悟理解。家乡的炊烟是深情难忘的。 
     离开了家乡,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那里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春去秋来,日月轮回。有了炊烟,就有了农家人生生不息生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轮回中,父亲为一日三餐的劳作磨弯坚实的脊梁,在苍茫暮色里,迎着最后一缕炊烟卸锄晚归。有了炊烟,就有了母亲在灶前忙碌着身影,就有缕缕不绝的人间烟火气息。那白发苍苍穿着如炊烟一样淡蓝色的母亲,踏着第一缕晨曦,忙碌在通红的灶门前,在古老的乡韵里挑来一担水,捧出一餐饭。在暮色四合中一边忙着烧火做饭煮猪潲,父亲在一旁服务打杂。有时一起谈论着田里的嘉禾、地里的蔬菜,盘算着收成,念叨着儿女的思念。有时诉说着人情冷暖、世态万象、外面的世界,品味着生活百般滋味。每一次离家前,母亲早早烧好火,给我做好可口饭菜,我就蹲在母亲的身边,听她絮絮叨叨的说着话……淡淡的炊烟飘满了小屋,炊烟的味道是温润的、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彼此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与挂念……
     有村子就有炊烟,有炊烟就有父亲、母亲及他们繁衍的生活,就有鸡猫狗猪牛等牲畜。于是,地里的泥土气息、田野的青草味道、猪食、牛粪便的味道相互纠缠着,以及院子里鸡、猫、狗、猪的叫声,在炊烟的掺合下,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乡村甜甜酸酸的农家生活韵味。不同的是,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城市,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但空巢老人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你很难听到母亲的唤儿声了。也许有一天,当社会前进的车轮踏破村庄往日的一切,我们再也见不到炊烟,但只要稍稍触动某一根神经,就会唤醒关于它所有的记忆,那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人群的喧嚣,只有炊烟燃起的思念和母亲深情的唤儿声在心海汹涌腾挪,久久不能褪却。
     我曾反复劝说父母离开乡村,到县城来住,但她们从未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母亲总说有鸡猫,有猪狗,有庄稼,有菜园,有熟悉的邻居,离不开了,在村子里,伴着炊烟,闻着泥香,踩着粪土,守望家乡,心里才舒坦!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就这样,父母没有离开村子,没有离开炊烟,他们已经习惯熟悉了乡村恬淡、质朴、安宁的环境。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笼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家乡的炊烟,总是最早迎接黎明,最后送走黄昏,它就像一部流动的史书,记载着小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家乡的炊烟,又像一首无字有情的歌,一把无声有弦的琴,传唱着悠悠的岁月,弹奏着朴实的温暖,激励着人们在生命之旅上默默前行……
     袅袅炊烟,因家而生,因家而暖;炊烟,是家乡的灵魂,是人生的拂尘,是家乡和母亲的象征。它像一根青色的丝带,一头飘摇在家乡的上空,一头系在走出了家乡儿女的心上,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