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道210沣浴口上秦岭,穿林海南巅往宁陕,奔腾而下,延绵的山恋,大大小小的山峰,形态各异,或大气磅礴,或巍峨挺拔,或玲珑秀气。车辆穿行其中,色彩斑斓,内蕴丰富,宛如从天而降的巨幅画卷。画面上凝挂着大树古藤、飞禽走兽、庙宇河流、云气雾罩,生机无限。身居闹市,深受雾霾之苦的人,若想放松身心,娱乐休闲,寻访原生态返璞归真之幽境,此地便是最佳去处。这里,真诚向你推荐仙境石佛台。它是集建筑智慧运用于庙宇文化于一身的奇特景点

仙境石佛台

向首凤/  廖代俊/

 

 石佛台,在宁陕县城以北八公里处,当地人俗称老母台。它位于210国道180公里的路旁。

 从宁陕县城乘车不过半小时。下车后到石佛台脚下。一眼望去,会让你大吃一惊,一座精巧的庙宇——石佛台主体竟然建在外形酷似螺的巨石上:据石所镌云:天启二年修(公元1622),距今已有近300年左右的历史。下以四柱横撑,其木丝毫未损折。

 寻得崎岖山径,沿途山势嵯峨,险关锁翠,鸟语兽吠,山路在古树青滕花木草丛中。登上主峰,近观,石碑刻有“五步悬迹”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庙上层为古佛,旁列二十四尊天佛,庙外左右两侧有十八尊罗汉,下层为文昌帝君,俱属石像,庄严。亲身目睹,与史所述大同小异:高山群峰之下,小道弯曲下蜒至长安河畔,寨沟之上公路回环处,突出一小峰,宛如老母斜仰,乳房高突,顶端一块二十米高螺形巨石,似一乳头,当空沐浴。沿山绕上,北上距台顶约200米处,有一座二米见方的古井,泉水清澈,冬暖夏凉。沿后颈近观,则石如海螺,螺旋二层上顶。第一层,坐东朝西。后宽9米,前宽13米,进深9米。有石像十余尊,二十四尊天佛与石罗汉头颈断落,中横文昌帝君红布挂满,未见尊容。沿走廊绕一圈后,见碑文三块,皆叙垂修庙之事。有二块碑,字迹模糊,一碑即光绪二十七年张德发重修老母台一事,记载详实。旋上石阶梯14道,则登第二层,坐西朝东,两边石雕犹存。顶部以石板横砌。石门内红布层叠,未知老佛在否。上下层,香烟缭绕,蜡烛残迹,常有虔诚香客焚香,络绎不断。

 当时设计这座庙者,巧妙的依山崖形体将墙体设计得曲折蜿蜒,陕西建筑科技大学的博导带研究生考察时对古人这一独特大胆而富有智慧的建筑杰作,赞叹不已。岁月流逝,现已历经风雨数百年,至今巍然屹立,不愧是建筑的一大奇葩,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展示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与杰出的创造力,可誉为古建筑的奇迹!

 若置身石佛台上,犹入蓬莱仙境,羽化成仙之感由然而生。春水涨时,日曦之前,置身云雾迷漫中,如同观音老母坐莲,这时眼前浮现出: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兰、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喃无阿弥陀佛之意境。夏秋时节,骤雨过后,登石佛台峰顶,云海碧天,云雾从长安河升腾,时聚时散,时浓时淡,令人心旷神怡;游客坐在石佛台上,远处近处的山若隐若现,好似西游记中蟠桃会中的仙境一般,古树与青藤缠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云雾中,长安河上水光点点,白鹭成群,朱翩翩起飞,意态闲静潇洒,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唐代山水田园派大诗人王维所写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闲适,悠闲之情,自然而生:让人忘记了喧闹,忘记了尘嚣,忘记了烦躁,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

 太阳出来,徒步走下石佛台,一路走一路看,原来这些不是“海市蜃楼”中的虚幻,而是真真切切的人间美景!

 这一美景的得来还曾有过一段神奇的传说: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时,把沙和尚叫过来一起品尝,吃完后两个小童发现了,把它们痛骂了一顿,孙悟空生气后猴性发作,把“人参果树”用定海针把大树掀翻闯下了大祸,镇元大仙云游回来后问罪,孙悟空到天宫寻找医树之药,天兵天将透出信息:只南海观音才有医树之药—甘露。孙悟空驾云头,千方百计才把观音菩萨请到,用玉净瓶里的神水甘露把“人参果树”医活。观音菩萨在云头上,路过石佛台,见这里的香客们面容祥和,烧香拜佛虔诚,于是将这些香客点化。故:千百年来宁陕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子孙勤劳善良,忠孝爱国、聪明智慧,朴实好客,男子勇敢,责任心强,富有创造力、崇尚教育,一个7万人的小县,2009年率先实施了12年免费教育,2013年实现了陕西省教育强县目标,宁陕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每年达到360余人。宁陕的女子非同一般,不仅皮肤白嫩,身材窈窕,凤眼丹唇,精明能干,而且民间女子张口会唱地方民歌“花鼓子”,有的会即兴表演二人转,虽比不上赵本山和宋丹丹,但也绝对幽默逗人,具有艺术性的女红刺绣“八骏图”、“金陵十二钗”、牡丹亭”等独具特色。女中巾帼不乏其人,个个爱民敬业,为宁陕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默默奉献。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石佛台是古人将自然环境与建筑巧妙和谐结合为一体,建造的一座精巧,富有地方韵味的庙宇,几百年的风雨浇筑,岁月沧桑使得聪明的宁陕人民赋予了不灭的灵性,在今天以生态建设的角度去考察这座庙宇建筑,堪称建筑美学与佛教文化意境完美融合的典范。 

 

我在秋天里等你

(宁陕)邓小鹏

 

       一叶知秋,秋高气爽,秋收冬藏,秋天诗意盎然,秋天诗韵悠长,翻阅秋的季节,色彩的张扬,红的、绿的、黄的、橙的、紫的颜料四处泼洒,让愉悦无处躲藏,尤其是宁陕的秋天。

大秦岭山下的区位优势,品类众多的生物基因库,丰富的水资源,让小城的秋天异彩纷呈。明澈的天空,蔚蓝高远,浓绿渐消,落叶萧萧、层林尽染,秋意阑珊,丰收的画卷缓缓打开,秋色的宁陕以独特的风景占据大秦岭的一隅。

绵延不绝的秦岭山脉耸立在蓝天之下,绿、青黛、赭黄、深红、浅红,绿中带黄,黄中泛红,蔚然一体,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植物,秋风中摇摇曳曳,偶而有云路过,大片地披着白色的衣装,灰白、墨黑的面纱,缀着一抹红,一抹橙黄,轻轻飘摇,书写舞蹈的诗行。此时,倘若你饶有兴致地在宁陕县城游逛,你会发现,其实这座沿210国道及长安河兴建的小城并不大,东西南北不过几里,城依着山,缀着路,绕着水,各式各样的桥连接着长安河两岸的交通,悠闲自在地晃悠两三小时便可贯满全程。

宁陕的秋天风景如画。汉白玉河堤,垂柳依依,桂香四溢,自树上谢落的叶随风在干净的街道走路,发出“嗤嗤”的声音,堤下一河翠玉铺就的秋水曲曲弯弯,在大大小小卵石河滩地迂回而下,白玉样漫过卵石,青葱似反射碧玉的光芒,平静的河滩处,水轻轻悄悄的流淌,湍急处如战鼓擂动,激战凯旋的歌声不断,浅摊处,哼唱着不紧不慢的调子一路而下,各种自然的曲调和着街道上的车流、人流,山野里的鸟鸣,演奏小城独有的秋之曲。

秋天的宁陕,最适宜出游,夏的燥热褪去,微凉让登山、远足踏秋成为最佳的旅行方式。登环山公园、天井梁、县城转播台,依山而上,楼房、车流、人群等自然人文的景观一点点进入眼幕,视野之中依然是养眼的绿色,微黄、浅红的点缀,风带来秋天的气息,舒爽的空气中微微闭眼,一句诗立于心间:你来时,夏正当时,阳光把彼此的心意融化。你走时,秋正走近,还是阳光,只是不那么炙热地靠近你离去的背影……

在宁陕县城行走,走着走着,便仿佛走入了与众不同的江南,现代与故旧的结合,一座又一座桥,钢架的,铁索的,平面的,拱形的,或宽或窄,行走着步履匆匆的路人,倚靠着喁喁私语的恋人,坐卧着小买卖生意人。一路走着,有堪称小城地标的高楼,有花园式规划合理的小区,也有逼仄的小巷。高档的小区里,车辆络绎不绝,一切井然有序。小巷里木门嘎吱,竹篱笆的花园,低矮的黑瓦土墙夯筑的平房,雕花的窗户,一盘石磨,一截条石的台阶,而后是拄着拐杖穿着旧式斜襟布褂的老妪细心地查看秋雨过后的印痕……

宁陕的秋天是视觉味觉盛宴的开始。大街小巷里煮玉米,烤玉米、煮花生的香味四溢,红红的五味子更是惹人怜惜,轻轻捻一串捧在手心,红色的玛瑙、绿色的珠玉阳光里溢出迷人的光芒,核桃、板栗、柿子、红枣这些本地的水果纷纷随时间登场上市。火红火红的石榴花、淡淡的桂香后过,橘黄的小灯笼般的柿子就在枝头招摇,惹得鸟雀纷纷啄食,叽叽喳喳,树下散落着柿子树枝,几个顽皮的孩童一蹦一跳够着柿子,几个大人拉着竹竿下柿子,阳光中的农舍,满地金黄的玉米,成箔的核桃板栗,屋檐下成串的红辣椒,近旁缀着绿叶的橙黄柿子,红的黄的橙黄的交织在一起,写就小城最为寻常的秋日童话。

宁陕秋色美,美在不事张扬的悠闲与安静。县城的几处广场,总有围聚着打牌、下棋的老人,几只鸟笼在树上挂着,笼中的鸟儿相互鸣叫着打招呼,阳光从树梢里洒下细碎的光,戴花镜的老大爷看着报纸,斜挎着背包的阿姨正弯下腰照顾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孙子,树林深处的石凳上专心复习的少年,踢腿伸腰的少女,急匆匆路过的摩登女郎,高跟鞋的笃笃渐渐远去,沿河的运动器械偶尔嘎吱一声,摇晃的秋千提示着刚刚有人离去,滨河公园的水车缓缓转动,一股股水被抛起又落下,一路走过,美丽的风景总是不失时机地撞入眼眸,让人难以割舍地回望。

宁陕的秋天的确很美,美得无以言表,美得无与伦比。因为这里的秋如诗如画,阳光温暖诗篇,秋雨印染画卷,这样的秋里走一回,又有谁不会流连忘返呢?我喜欢这样的秋天,喜欢如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巡回这片美丽的土地,抒唱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的创业梦,建设家乡的富强梦,为国增光添彩的中国梦。

秋来时,我在宁陕等着你。